袁叶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入学前跟随打工的父母从安徽老家来到上海。父亲是一个并不算正规的医生(可能并没有获得医师执照,现在地段医院工作,具体职责不详),但也略有学识,母亲是一个钟点工。入学不久,她异于常人的表现就引起了我的关注。
表现一:
虽然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又常年不在父母身边,靠目不识丁的奶奶养大,但识字量却很大。记得第一次发《少年报》的时候,她兴奋得直拍手,一拿到报纸就“呱呱呱”地读了起来,几乎能够全读下来,这让我目瞪口呆。而且,她酷爱看书,一拿到书就读,问同学借,问邻居借。什么书都爱看,甚至还跟着父亲一起看《史记》。
表现二:
上课发言特别积极,几乎每个问题她都负以极大的热情,都会比较深入地去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手脚并用、兴奋异常。但是,语言的表达却很有问题,往往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可是,我从她不完整的答案中知道她是有想法的,对文章是有感悟的。
表现三:
自私、狭隘。由于她读词、读句的能力强我让她担任每天早晨的“读书小组长”,但是却发现她对此事并不热衷,懒懒散散很晚到校。其它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她们这一组还没开始,而且对同学的态度也很恶劣。平时和同桌相处也很霸道、占尽便宜。
表现四:
个人习惯差。卫生习惯差,衣服邋遢,手指甲又黑又脏。喜欢插嘴,打断别人的话,喜欢嘲笑别人。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尤为重要,既不能一味地纵容,也不能简单地压制。强烈地求知欲是她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过度地放大她的缺点而忽略这一点,很可能让她从此失去自信,从而降低对学习的兴趣,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所以,对她的教育必须在保留她的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我也动了一番脑筋,为自己定了几个原则。
第一:对于她在学习上的良好表现,我给她充分的发挥空间,但不表扬,而且在班中大力表扬张瑷婷、黄君楠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学,用比她更好的同学来刺激她,潜台词就是:还有比你更好的!
第二:对于她在平时表现出来的那些自私的行为,我并不直接批评,而是启发那些平时被她欺负的同学,借孩子天真的语言和她所在的这个群体的成员之口来表达对她的不满。这样的“批评”会让她更容易接受,因为,它来自于同伴们。
总之,这样的学生比较复杂,他们的思想也比同龄人成熟,所以,对他们的教育也要随机应变。这也是一种对教师的挑战,对教师智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