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在对学生的学习诊断中,我班学生表现出一个明显的问题:会口头回答,不会书面回答。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 一、 教师在讲问题的时候帮助学生进行了审题。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口重听出重点突出的地方,即关键处。而在他们自己读题目的时候,他们就无从判断题目的主旨。 二、 通过教师的提示与督促,学生能够比较完整且仔细地进行读文,从而找到与问题相关的部分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都能找到相关内容。在他们自己读题和答题的结果中看,他们不能进行静心阅读,读书时有跳行和选段读的情况。这样造成他们答非所问的一个原因。 三、 在口头回答时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指正,能运用完整的句子进行回答。在独立解题时,他们不善于判断题目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回答。 分析了原因,我根据以上成因,对学生在审题、读文和答题方法上进行了训练指导。 第一步,认真读题目,边读边划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在《平分生命》中,小男孩深思熟虑的内容是什么?要抓住“深思熟虑”,就把它划下来,然后早文中去寻找答案。也有一些基础联系,如:填合适的词语(不能重复)中的“不能重复”这个是要注意的要点,学生也要划下来。或是“在文中找”近义词等,要注意在“文中找”。这个方法在填空题中也很好用,能使学生很快的寻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解答。审题到位了,正确率得到了提高。 第二步,根据要求进行读文找答案。完成了第一步之后,那么就要根据找到的关键词语进行寻找。一、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所在的位置。如刚才例举的“深思熟虑”,读文章寻找到这个词语在文章第二小节当中,就读一读这句话:医生问男孩是否能够忍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犹豫了一会儿,经过他的深思熟虑……。二、联系上下文思考,要抓住与题目有关的内容快速寻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辨。还是以“深思熟虑”为例,学生读了句子后就产生这样的疑问:男孩是在思考医生的问题吗?医生的问题需要男孩进行深思熟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于是寻找下文,找到男孩问医生的话:我还能活多久?那么在生和死之间,男孩是需要好好考虑的。然后我们在医生的思考中我们得到更明确的答案。在进行这样的训练的基础是,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要培养学生在解题之前先读一遍文章的习惯,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了解,节省寻找的时间,降低他们的盲目性,解决他们无从着手的问题。这个预习性质的读,要读得仔细一些,不能跳行读更不能选段读。 第三步,解答。要把答案写下来,把刚才找到的内容,不是简单地抄写下来,而是经过自己的理解后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在这道题目中,学生已经找到文章中相关的内容了,假如就把这个内容抄下来不能反映出男孩的深思熟虑的过程,那么学生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语句的组织。一、理解关键词语“深思熟虑”,即进行深层的思考,要反复设想。二、抓住找到的内容,加上合理的推测进行设想。那就是:假如抽血了,我会如何;假如不抽血;妹妹会如何;最后下决定。在这里,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抓住文章进行思考,杜绝他们的“胡思乱想”三、把答案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语句的完整性。特别是有些要提出自己观点的问题,那就要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阐述原因,最后还要再次亮出自己的看法。特别是最后的这个部分不要漏写。那么在这道题目中,没有这样的要求,所以只要学生把句子写完整即:男孩想:假如抽血了,我会如何;假如不抽血;妹妹会如何;最后下决定。学生会漏写提示语,使句子不完整。这个问题可以在进行修改病句的练习中进行矫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