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校园动态 > 教育科研
相关内容列表
> 秦陵兵马俑
> 《秦陵兵马俑》案例分析
> 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思考
> 《赶花》学习案例分析
> 《 水族馆 》
> 《孔雀和乌鸦》案例分析
> 体育课中怎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 体育教学要让学生快乐的学
> 怎样帮助学生进行审题
> 寻找春天的足迹
> 《亲近古诗文》综合学习活动案例分析
> 《奇异的世界》案例分析
> 《I like…》综合学习案例分析
> 数学课中学生要积极发言小结
> 《At the Clothes Shop》英语教学课案例分析
> 激发“生命欲”,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 《节日的探究》综合学习活动案例分析
> 《12我也能行》综合学习活动案例分析
> 《年 月 日》案例分析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中期小结

《秦陵兵马俑》案例分析
2006-06-28  作者(来源):李丽华

《秦陵兵马俑》案例分析

李丽华

一、案例实施过程的叙述

二期课改提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要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所谓有幻想才会有创造。因此,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的一代新人,必须注意培养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在教学中,通过一篇文章的教学,开启学生想象之门。因为要使文字转化为生动逼真的形象,离不开想象。一个想象丰富的学生不仅仅是具有初步的创新潜能,他们必定也是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这样的人必定也是有健康人格的人

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教师就运用用一些图片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想象、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案例中推广成果因素分析

借助词语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渗透了篇章的概念。这里,我设计的导语:当学生读了四个红色的词语之后,师说:“世人之所以把这么高的评价给予秦陵兵马俑,是因为它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规模宏大,其二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语把这两大特点合并在了一句话里。这时就很自然地引出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并以此为突破口进入全文重点段落的教学。

另外 通过研读第二节,知道作者采用列数字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通过品读4~~9节,体味作者通过举例子,抓住装束、武器、神态的不同写出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通过品读第十节,体味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加上联想的方式,写出了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是艺术珍品,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说话。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小学生更多的是再造想象,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放在首位。

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理解课文首先必须熟读课文。因此,教学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好好读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通过想象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华夏文明的辉煌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效果评价及改进方向

读只不过是文字表述,图片使文字更加直观了,但是图片还是不能解决学生对句子中的抽象数据的具体认识,所以我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操场和师生的总人数作为参照物,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一号坑的规模宏大,以此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对于“气势恢弘”这一新词的理解,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联系生活做比较,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能使学生对“气势恢弘”形成更为感性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选材精练,文字比较简洁,概括性较强,省略的情节往往比较多。这对学生展开想象既创造了条件,也带来了困难。教学中要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启发学生想象事情的场面,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等,使学生对文中概括、笼统、省略介绍的人、物、事有比较具体、形象的把握。对于笼统的描述、省略的情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求异思维,作出种种推测,培养创造性想象能力。
  教学中,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想象不出,二是想象雷同,三是凭空想象,漫无边际。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无法开展想象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点,或提供一些类似的场景,获讲述一些必要的联想。当有二、三个学生想象不当时,教师应马上提醒学生从其他角度展开想象,避免产生依样画葫芦的现象。当学生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时,要注意保护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巧妙地引导进行合理的想象。这一点我做得欠缺了。

对学生的解答不吹毛求疵,应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们合乎情理的新发现、新感受;热情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读文时的想法,尊重学生对事物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不轻易否定;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时,教师应成为一名引导者,适时给予一点启示,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的功能。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