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生命欲”,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 冯育捷
案例背景: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系统知识的传递,而新课程引导下的语文教学则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更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新教材中要求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而收集资料正是一个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独立、主动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过程,是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我们这个年级中民工子弟的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薄弱,家庭环境不能够给他们提供所需的课外知识。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常常感到,学生对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知道得甚少,常常显出一脸茫然的神态。因此,学习起课文来总是存在着疑问,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针对这一现象,本学期我结合语文课、拓展课、班队会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课外资料,通过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案例情境:
Ø 课堂“生命欲”之一 —— 求知欲
在学《我多大了》、《鱼化石》这两篇课文时,学生们都产生了疑问:动植物的年龄都是如何区分的?鱼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什么是化石?还有哪些是化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引发了争论。于是我就鼓励学生从网上、图书馆去搜集有关的资料,结果学生收集了《树木的年龄之谜》、《如何区分动物的年龄》,和许多化石的形成的资料与图片,课上在交流时我让他们展开联想,想象一下多少亿年前,火山爆发,掩埋活鱼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并通过朗读,体会多少亿年后,变成化石的鱼的无奈与寂寞。这些资料引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课后有的学生还去搜集了化石形成所需要的条件。学生之所以如此具有生命活力,不正源于旺盛的求知欲吗?
Ø 课堂“生命欲”之二 —— 表现欲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我问学生该如何庆祝妈妈的节日?
一位学生说:“妈妈干活累了,我请妈妈快坐下休息休息。递上一杯茶,说声妈妈辛苦了!”
一位学生说:“我帮妈妈擦擦汗、捶捶背。”
一位学生说:“我帮妈妈洗菜、擦地板。”
一位学生说:“我帮妈妈洗脚。”
一位学生说:“我要做张贺卡给妈妈,祝愿她永远幸福快乐。”
。。。。。。
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都想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旺盛的课堂生命活力,就这样被激活了。在“我为妈妈过生日”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不仅朗诵了搜集的诗歌,而且还表演了小品、讲故事、谈体会、互赠贺卡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热爱自己的母亲,努力让妈妈时时拥有快乐,天天露出微笑。
Ø 课堂“生命欲”之三 —— 交流欲
本学期我们拓展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节日”,我想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继承传统、热爱传统的品德。另外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堂片断(一): 第一阶段 搜集资料
1、师:我们首先要明确“传统”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板书:传统: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风俗道德、思想作风等。
2、师:现在我们根据“传统”这个词的解释来重新定义一下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交流后小结: 主要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板书)
4、师:现在每个小组都选一个“节日”作为课题,我们先听一听同学们对某个节日的认识。
生:春节要吃饺子,八宝饭还要放爆竹。清明节要扫墓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
5、师: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后面都有许多典故、习俗等,可能我们现在还无法完整的来说明白这些节日。所以要求你们回家收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可以从哪些地方来收集?
生:图书馆、父母、老人、互联网、字典等。
6、分配课题,回家与家长一起搜集资料。
课堂片断(二):第二阶段 交流资料
1、 各组交流各自所收集的节日资料和体会。
2、小组知识竞赛。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们充分获得了交流的快感。
Ø 课堂“生命欲”之四 —— 成就欲
课堂片断(三):第三阶段 汇报成果
1、 师:今天是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最后一节课,首先归纳学习成果,完成表格。
|
春节 |
元宵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
节日时间 |
|
|
|
|
|
|
活动 |
|
|
|
|
|
|
食物 |
|
|
|
|
|
|
象征意义 |
|
|
|
|
|
|
2、 展示探究小报。(评议)
这一阶段学生们的好胜心和成就欲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分析反思:
旺盛的“求知欲”是人的天性,也是儿童的年龄特征,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小都会好奇好问,爱追根究底。我就利用他们这种好奇心,鼓励他们走进社会去查找、收集资料,满足他们了解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并通过收集资料,对课文内容得到了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实践表明,如果适时地满足儿童的这种求知欲望,可以更加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强烈的“表现欲”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必然要求。人与人之间虽有不少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差异。而个性展示的动力来自于人的自我表现欲望。尽管形式不同、手段各异,但人都是喜欢表现自己的。结合“三八妇女节”,我班有34人参加了“我为妈妈做件事”活动,其中有18人写了体会。在主题班队会上,学生们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自己,使自己的个性潜能得到了彻底的释放,也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急迫的“交流欲”是学习群体赖以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人说课堂与教学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教室只是一个建筑空间,而课堂则是具有三十几个生命体(学生和教师)在35分钟的时间里开展最有意义的活动。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交流欲望。这次在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探究中,我班的学生和家长一起搜集资料,并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家校互动的交流中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典故、习俗等有了新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了这些节日不仅仅是节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学习需要成功,所以儿童还有着强烈的“成就欲”。他们希望在课堂里对自己所从事的有重要意义的活动,能够取得完美的结果。因此这次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课上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和小报,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欲和好胜心。全班34人建立了家庭学习小组,最终30人完成了探究小报,20人写了探究的体会。这些数据表明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去有意激发而不抑制学生的成就欲和好胜心,这也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途径之一。
一学期下来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想:如果在课堂里,我们能真正关注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交流欲和成就欲,还怕造就不了一个生命活力充盈的课堂吗?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