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世界》案例分析
龚雯琦
一 案例实施过程的叙述
1、教材分析
《奇异的世界》,讲述的是荷兰科学家安东尼发明显微镜、创立微生物学的经过。课文歌颂了安东尼刻苦钻研、勇于创造的可贵精神。通过学习,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借助板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学生对安东尼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2、设计背景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课文,课前,我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其次,为了让学生理解安东尼发明的显微镜能观察到非常细小的跳蚤,明白为什么说:“……那么小,跳蚤在它的身边必定成了大象!”我又和学生共同查找有关微生物学的资料,通过查找,知道细菌的种类有很多,还知道细菌是极其小的。从而产生对看门人——安东尼的敬佩之情,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有探索的热情。课上,落实了单元目标——学习复述课文,由小组说(个别练)到书面写(不会的同学通过学别人讲、跟别人讲,到逐步会讲。)
3、过程说明
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完成填空练习,出示整体板书,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围绕课题提出的问题,“奇异的世界”究竟指什么?这是最直接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入手,直奔文章主题,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目的。在课文分析中,由于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跳蚤,因此,对课文中的句子缺乏感性认识。为此,我把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读一读,通过更为具体形象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小”的程度,同时为读好文中语句作铺垫。教学中,设计了一次小组讨论:你认为安东尼是疯子吗?为什么?这一环节,既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又让学生通过争议,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老师适时总结:正是因为他具有痴迷于发明创造、科学研究的疯子精神,所以安东尼能从一个看门人成为微生物学的始祖。
二 推广成果
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一改以往按照课文叙述顺序进行教学的方法,大胆地采用了变序法:直接从课题入手,向学生们提出 “奇异的世界指什么?安东尼是怎样发现这个奇异的世界的?”这一问题为突破口,直奔课文重点段——第5、6节展开学习。在精读感悟这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倒推上去,了解安东尼发现奇异的世界的另一个有关因素——显微镜的发明过程。接着再倒推上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1、2节内容,释疑“为什么人们嘲笑安东尼是疯子?”,并针对“安东尼是不是疯子?”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
为了教会学生复述课文,我先以“导”的形式,把5、6小节的内容贯穿起来大概的讲了一下,然后让学生再读5、6节,作进一步的理解,自己用“先……后来……”练习说话。考虑到部分学生不会说或说得不好(不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复述),我先后请了多位学生来交流,而且交流的学生,根据平时的学习能力按自上而下的原则,采用以好带差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复述。(不会的同学通过学别人讲、跟别人讲,到逐步会讲。)最后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看,平时参加补课的学生都能完成这次作业,而且作业的效果也比较好。
三 改进方向
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教案设计时,在基本学完了课文后,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安东尼究竟是不是疯子,为什么?”儿童特有的心理,应该对“疯子”这一词语比较感兴趣,可是,当他们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时,课堂学习气氛并没有预料中那样活跃。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