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春天的足迹
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春天,是万物更新的季节。人们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有画不尽的色彩,有写不完的诗篇,有唱不完的歌儿。三四月份春意正浓,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新课程教材一年级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的第五、六、七课《我们春游去》、《春天在哪里》、《绿色的呼唤》,开展寻春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让学生了解一些春天的特点和大自然的变化,培养他们热爱春天的情感。并在观察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他们初步的观赏自然和欣赏艺术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亲近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我通过各种活动(视觉、听觉、触觉等)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学习这几篇课文,我除了规定的课时外,还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春天。每天走在上学路上或外出游玩,你的眼睛要学会细心观察物候变化。2、说一说春天的特征。在班级里交流你观察到的春天变化。3、画一画春天景色。利用网络、书籍、报刊,搜集和欣赏有关春天的诗歌与图画,小组集思广益,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合作,尝试给画配诗,给诗配画,制作成探究小报《春景图》。图画择优布置在班级专栏中。4、唱一唱春天的歌曲。聘请音
在活动中,我利用自主探究、家庭携手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小组交流与全班展示、评比相结合。专题活动——听说、读写、唱、思考相结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半扶半放的策略,发动家长,采用导师制,指导督促、激励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交流、评价活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一起主动探究,一起学习,小手牵大手,改变了以往陈旧的学习方式。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体验春天的美景,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这次“寻找春天的足迹”的大型活动,融入了语文、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等课程中关于春天的内容,可谓是一次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历时一个多月。收到小报30份,吟诵古诗十几首,赛唱歌曲六首,读书、翻阅资料百余篇。
通过活动,我有以下收获与反思。
在活动中初步培养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及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在老师指导下制定活动方案,按方案有计划地活动。在小组中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发现生活的美,激发了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画画、唱歌、朗诵、说话、收集、处理信息等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给了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创造性思维活跃。学生作的小诗、唱的歌曲,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灵气。
“学习型家庭”蔚然成风。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既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使家长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活动过程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成果交流、展示,对学生给予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具有成功感。
通过活动,我深深感到,《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许多挑战,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课程。教师要胜任这门课程,还需不断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展开广泛的继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王 弘
200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