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经历,在合作中探索
罗秀小学 周秀芳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在合作中探索,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比如说,教学《字母表示数》时,我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现象入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也抓住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引入过程如下:小朋友们现在几岁?(11岁)猜一猜老师今年几岁?(30岁)请你用一个算式表示你们的年龄与老师年龄之间的关系?(11+19=30岁)出示表格填写:
时间 |
你们的年龄(岁) |
老师的年龄(岁) |
小学毕业 |
12 |
12+19=31 |
出生 |
1 |
1+19=20 |
初中毕业 |
16 |
16+19=35 |
成年 |
18 |
18+19=37 |
|
a |
a+19 |
在生活中提炼,轻松的谈话中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概括地反映数量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 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今年是我们航天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大家知道吗?(费俊龙和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成功遨游太空)是啊!让我们为祖国的腾飞和航天英雄的壮举热烈鼓掌。(学生鼓掌)其实鼓掌是两手的运动,请大家从运动的时间、地点、方向和结果四个方面来考虑它,(板书)由此自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两个物体运动的相遇应用题。就这样从学生最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课题,同时自然揭示了相遇应用题的四个要素,为新知的学习埋下伏笔,教学效果很好。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在数学拓展教学中,我设计了《利率》一课,让学生存压岁钱,从而了解银行利率的知识,同时教育学生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又比如在〈折线统计图〉一课中,我设计了拓展练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数据统计,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对自己的统计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内容参照:(1) 两个星期的气温变化情况,(2)上海市城区的大气污染变化情况,(3) 近几年来上海高等教育的学生入学情况 (4) 近几年来上海的人均绿地面积变化情况(5) 近几年来上海的住房变化情况,结果学生的作业完成得很好,有的统计自己两周的默写成绩;有的统计近几年全校近视眼发病率等等。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的方法很多,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研究,去探索。真正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