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有效思考——中期小结
余红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基本方法去形成概念并进行推理和判断。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下文就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要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者内在“激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兴趣是人发展某种智力的契机,是学生探索、发现自己智慧的钥匙。那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除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得当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引入单价时,我创设了一个小明去文具店买铅笔、橡皮、书包却不知道要带多少钱,你能帮她算算吗?的问题情景,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去调查铅笔、橡皮、书包的价钱,在课堂上,当学生颇有兴趣地回答这个问题时,遇到了“每枝铅笔多少钱,每块橡皮多少钱,每个书包多少钱,”单价也就自然地被引了出来。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们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要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能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思维情趣。
情趣,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与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关。激发数学思维情趣,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认识探究未知,获得探究、发现、成功的乐趣。所谓“未知”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不理解,不懂;二是应该理解的却因为不关注不探究而未知。这两种情况,研究后者,更具“柳暗花明”的情趣。例如,教学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就要把学生的思维情趣引向实际的生活,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理解未知领域里的数学问题。就说长方形周长或面积计算吧,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据,就能知道它的周长或面积了。但是生活中的面积计算决不会是“套用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也很有可能“不需要全部数据”。生活中需要确定、删选数据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新村里建造一个简易车棚,需要多少铁皮最合理?学生就要在实际中选择最合理的车棚地址,考虑是建造四面都用铁皮围起来的车棚,还是建造可以倚靠一面楼墙或者两面楼墙的车棚?由此它的长度和宽度是不确定的,面积也就不确定了。思维的情趣与生活结合,无形的变为有形的,抽象的变为具体的,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获得“已知”,到生活中解决“未知”,学生的思维情趣中就有了“发现”的快乐,“成功”的满足,“追求”的倾向。
3、创造学生乐于思维的条件。
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例如,两步计算解答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觉困难的,主要困难在于找不准中间问题,因此,在学习一步计算应用题时有意识地为此做准备:补条件、提问题,使学生们熟悉、感知并熟练掌握有联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知道三量之间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样再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学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根据两个已知条件找准一个未知条件(中间问题)。即使碰到数量关系复杂的问题也会积极的分析思维。
4、鼓励学生独立思维。
小学生受经验思维的影响,思维容易雷同,缺乏探索精神。因而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思考:“一个数除以17商3余5。如果这个数除以16,应商几余几?”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像验算那样算出被除数,再除以16看商几余几。这样计算比较繁琐。但也有一些聪明的学生已根据等分除推理出:平均分成17份,每份是3,余5。如果平均分成16份呢,无非就是少分了一份,直接把这一份的数放到余数里就行了。所以商还是3,余数是5+3=8。对这种同学应该赞扬与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得出规律的思维能力。
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