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校园动态 > 教育科研
相关内容列表
> 折线统计图
> 《永乐大钟》教学反思
> 关于节日的探究——实践课反思
> 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奇异的世界》课后反思
> 实践与反思
> 第五课 摇篮曲
> 最后的玉米
> 实践课教案:
> 实践课反思
> 课后反思
> 秦陵兵马俑
> 面积和面积单位
> 三角形与四边形课后反思:
> 课后反思(度量)
> 节日的探究
> 教会学生如何写好游记——— 《动物园参观记》教学反思
> 实践课教案
> 31.孔雀和乌鸦
> 滚翻
> 反思

折线统计图
2006-06-28  作者(来源):周秀芳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2、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推断能力.

     4.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生病了,老师这里有一份47----49日小明体温的折线统计图。通过这幅统计图,大家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当时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折线统计图来提高我们的观察、分析、预测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获取信息:

师:从统计图中你看到了哪些项目?(横轴、纵轴、点、制图日期、单位、图表名称)

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生:护士每6小时给小明量一次体温

          小明发热的最高体温、最低体温

          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好转。

小结:像这样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项目中数量的大小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通过折线升降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就叫折线统计图。(引出课题)

小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联系生活,体验特征

①交流:你有没有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随机出示股票分析图,心电图等)他们都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呀?有什么好处?

(三)初步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

师:现在请独立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请学生独立制作上海五月某一天气温统计图)

 

 

上一周,周老师布置了课前作业:让每一个小组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定出主题开展一次小组统计活动,并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来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

独立学习:

独立尝试完成一张折线统计图。

 

合作交流:

1)制作的过程。

2)制作时要注意的地方。

3)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并板演:

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描点、连线:要找准,在描点时要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在纵轴上平均后再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制表日期和单位不能漏掉、图的名称。

2)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3讨论: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优点?

                         

小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四、想想做做,综合运用

1、第一题

下图是市区某一路段的车流量统计图,(图3)请你根据图中的变化情况预测下一个车流量高峰将在什么时候到来?为什么?

2、小组汇报结合日常生活,开展的主题统计活动,同时谈谈收获。

(1)    罗秀小学拥有电脑家庭统计  2罗秀小学各年级红十字捐款数额统计

(2)    罗秀小学在校门口吃早饭记录统计(4)中国近五届奥运金牌榜统计

5罗秀路龙川路路口15分钟内闯红灯的人数统计

五、总结全课,评价质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数据统计,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对自己的统计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内容参照:)

上海市城区的大气污染变化情况

   

 近几年来上海高等教育的学生入学情况

 

 近几年来上海的人均绿地面积变化情况

  

  近几年来上海的住房变化情况

 

近几年全校近视眼发病人数情况

 

 

 

 

 

 

 

 

课后反思:  在生活中经历,在合作中探索

这堂课是在四年级已学习过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时,针对二期课改对统计与概率的要求,已经渗透了除了条形统计图以外的知识:为什么要统计?怎样进行统计?收集一些数据的方法、统计图的作用、不同统计图的不同作用……所以这堂课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这个内容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这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深层次的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结合发展的规律可以更好的帮助生活和学习。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1、源于生活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日常生活实例引入,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很好地体验“生活数学”,让学生很好的感悟了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提供学生身边的现实的情景作为统计的对象展开探究,让学生产生统计的需要,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同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使德育与生活中的数学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经历统计过程,探索统计方法。“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布置了课前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日常生活,开展的主题统计活动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探索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统计,突出孩子们的个性,在交流中优化,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对事情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这样把学习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通过小组合作制图初步掌握制图步骤和方法以及作图要注意的细节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一部分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教给同学们学习的方法。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深层次的理解统计图的作用,学会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围绕“问题解决”展开,在学生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自由度。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