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
“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少,接触面狭窄,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对生活场景的理解,对书本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缺乏相应的理解和感受,制约着小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数学仿佛在许多人心中都是很枯燥与抽象,但是数学有感人和动人的时候,在跟数学的交往中我也品到了好多的乐趣。尤其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手中还没来得及修改的“旧教材”,怎样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是我们全体数学教师急于探讨的问题。其实,课本上的数学也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影射、提取、概括和应用。正如《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的欲望,进而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过去,我们没有重视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要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可见,数学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再者,我通过寄语、温情提示、答疑等多种方式实现与学生间的交流。一则既掌握了真实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然而,我发现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了。他充满数字、计算、算理、公式、图形等等,这些抽象的东西只能靠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去理解去接受。借助编儿歌手段,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一些知识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半时时,为了突出其钟面特征,我和学生一起编了一首半时歌:钟表爷爷真有趣,眼睛、鼻子和嘴巴,再加一根长分针,组成半时对我笑。这样一来,学生既把半时钟面的特征记在心里,又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编一首儿歌,就是学生整理活动程序的一次思维过程。指导学生编儿歌,我重视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以达到促进思维条理化的目的。当学生把观察过程、把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展现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
学生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相关的游戏,如送信、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摘苹果 、红花配绿叶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游戏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游戏教学,不是靠老师出色的教,而是靠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活动,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方法,教师的工作更加高效。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课后,我又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合作以纸牌为学具,在日字格上进行口算练习,每天只要求做一页,但班上许多学生做了两页、三页,连以往总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竟也完成了,在这没有强迫,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学生不但能及时完成作业,而且还自觉完成额外的作业。这种转变,我只是把以前重复的、枯燥无味的计算题作业设计成游戏活动,由学生用纸牌自主生成计算题目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学生们竟然乐此不疲,把做作业变成了快乐的游戏。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总之,我们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门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让数学教学亮起来,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朱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