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创建动态 > 基本指标 >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办学绩效领先 > 教学工作 > 教学改革
相关内容列表
> 数学组课题资料(二)
> 数学组课题资料(一)
> 教研组探讨活动
> 参与教学流程管理,发挥教师主体能动性——调研座谈会
> 《加强流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校本教师培训方案
> 一年级第二学期自然统整指南
> 一下数学统整指南
> 一年级(下)语文统整指南(修改稿)
> 一年级(下)语文统整指南
> 五年级第二学期作文统整指南
> 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修改)
> 四年级统整指南
> 四下数学统整指南
>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程统整内容 朱珏、
>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课程统整内容 朱珏
> 基础写作统整指南(三年级第二学期)朱晨希
> 基础写作统整指南(三年级第二学期)
> 基础写作统整指南(三年级第二学期)

数学组课题资料(三)
2010-11-29  作者(来源):[暂无]

新课程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与教学初探

  周秀芳*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的设计与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与尝试。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与教学的四个原则:基础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开放性。同时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促进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几点建议:按学习过程设计练习,让练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按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分层练习,及时反馈,体验成功的乐趣;按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我设计练习。 

关键词:新课程   练习设计   有效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新教材全面推行的几年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新教材练习设计形式单一、内容少、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等特点,我们想从低年级新教材练习设计与教学中进行实践和研究。

二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本研究立足课堂教学,以数学教研组为研究共同体,借助专家引领,通过科研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从而实现针对新教材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效的练习,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和反馈。研究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和现状分析与调查。首先通过调查,进一步对关键问题进行诊断,为实施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科研辅导。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分析一年级数学教材,探讨如何开展练习设计的方式、方法,并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已有的相关成果和我们的教学实践,提出一套低年级课堂教学与练习设计的原则与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实证研究,进行课后反思,修改教案,不断完善

第三阶段 :总结经验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成果汇总。

三、       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   练习的定义与作用

什么是练习?有多种解释,我国《教育心理学》一书认为:练习、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因此,探索小学数学低年级练习设计与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   新课程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与教学的原则。

   1、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凸显基础性,让课堂教学“实”一些。练习设计的最重要功能是要使学生巩固所学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因此,教师编题应体现由浅入深 、逐步递进的序列,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顺着台阶上。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板块我们运用了各种方法,夯实基础。如:在计算教学中,对于算理的理解,多采用操作性练习。学习《进位加法》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对于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利用两分钟预备铃开展“我是灵敏耳”,“我是神算手”的听视算活动。又如: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 我们重视说理性练习。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说明算式的意义 。通过此类练习把数学思维与语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2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融入趣味性,让课堂教学“活”一些。浓厚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练习题的题目表述方面可以改变常规题目要求的提法。如:在小学低年级中可采用第一人称: “我是小小神算手”“我是灵敏耳”等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我们在设计练习时,把数学知识以丰富的形式加以新颖呈现,从而使学生更迫切地去探索、去研究。如:啄木鸟治病,对口令,开火车等。使乏味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3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体现生活性,让课堂教学“大”一些。低年级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还很浅,知识基础十分薄弱,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中,充满着数学因素。练习的生活化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如:在学习准备期中学习了《分类》之后,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活动一: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或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活动二,到超市去走一走。看一看超市里的物品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并记一记。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学会分类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既在无形中巩固了新知,同时结合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4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注重开放性,让课堂教学“深”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了《物体的形状》第二课时平面图形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设计美丽的花布: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如形状、颜色、方向等)设计出有趣的图案,排列起来使它变成一块美丽的花布,并涂上颜色。通过设计不但让学生欣赏到平面图形的美,而且还学会根据图形创造美,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促进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建议。     

练习不但具有熟悉内化知识的功能,还应该具有评估检测、学习进程调控等功能。那么,在新课程理念的召唤下练习该作出怎样的创新变革,才能在发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又能提高教学有效性,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1、按学习过程设计练习,让练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知识起点设计准备性练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物体的形状》一课的教学前我先进行了一次“小调查” 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发现生活中虽然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立体图形,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是比较陌生。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准备练习:收集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并试着说出它的形状。其次,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练习。《物体的形状》一课中学习新知阶段,我让学生首先介绍自己收集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入课题,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一分”并说出:“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分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根据形状、颜色、高矮分的,还有根据是否能滚动分的,通过操作练习让学生自己去充分体验、感知各种形状物体的特点,初步建立表象。其次设计“举一举“的巩固练习,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再次根据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摸一摸,滚一滚“的练习加深各种形状物体的特征认识,通过说一说生活中的物体巩固知识的掌握,通过“区分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的练习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设计开放练习,活动一:搭一搭。收集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品,动手搭出你喜欢的东西。越是开放性的练习,越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果然,学生在搭的过程中擦出了创新的火花。就这样练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2、按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分层练习,及时反馈,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弹性分层,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尽可能做到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练习,都能从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分层练习:

一星题:

填表计算。

 

二星题

 

 

 

 

1)小明买一把伞和一个排球,大约要带(   )十元。  

2)小红买了一艘玩具轮船,售货员找回了12元,她付了多少钱?

三星题:

56    38    29          25        42

 

 

 


 小明要买一个书包和一辆玩具车,她最多要用几元?最少要用几元?

分层练习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就同一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按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我设计练习。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自主设计练习能更大程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讲讲算算时,出示一幅图片,让同桌两个孩子配合编题,解答。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又如:学习了比较以后,同桌开展拍手游戏:先听对方拍了几下,再听清对方要求(多拍或少拍几下),学生拍手。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多和少,以及同样多的概念。

四、新课程理念下的低年级数学数学练习设计与教学研究的再思考。

一年的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在专家指导引领下,认真学习,勇于实践,有了一些收获与启示。但是在研究中,我们也感到尚有些问题有待改进:关于如何开展练习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如何开展练习的反馈与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将成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体职院附小

主要参考文献:略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