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校园动态 > 教育科研
相关内容列表
> 谈谈小班化教育中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独立人格的培养
> 《小壁虎借尾巴》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 在小组合作中关注后进生的发展
> 小班化课堂教学学生合作方式的探讨
> 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合作方式的研究
> 小班化课题研究开展的简要回顾
> 在小组合作中关注后进生的发展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遨游
2006-02-09  作者(来源):曹慧敏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理念也在不断更新。阅读活动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已经以锐不可挡之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从而使其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为此,这学期我们四年级组科研课题定为“扩大阅读量,营造阅读氛围”,通过阅读, 促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和感悟,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我们年级组老师对此课题的认识及做法:
      一、认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位置
      在“新大纲”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在大纲中还是第一次。
      适应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才阅读了二十二篇文章,即使篇篇读得滚瓜烂熟,所得又有几何?必须让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广泛地阅读课文以外的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我们认真领会新大纲的精神,制定课外阅读规划,重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供课外阅读场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落实评价措施.
      二、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年级组老师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外阅读的目标、内容、总量、评价方法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量依据大纲的规定。阅读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从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目标。我们采用“自主性”和“计划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时事新闻、科学知识、文艺作品、历史故事等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计划性”是指着眼于教材的延伸,这学期我们重点指导学生阅读《阅读精编》一书,这本书共有60篇文章和15首古诗。本学期已读完30篇左右的文章,其中有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幽默故事,更多的是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同学们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通过齐读、默读、小组合作读等不同读法,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建立课外阅读基地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为此,每班设立图书角,在期初号召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5本书,并互相传阅,达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都要有家庭书柜,要求每位学生每星期由家长陪同逛书店一次,每次购买自己所需图书2—3本,按时阅读。
      在形成一定量的图书资源后,充分利用每周两节阅读课和每天的读报时间,把语文课、阅读课、读报课等有机结合。阅读基地的建立,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来自哪里?小学生年幼无知,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人的需要,成为人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先导。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如何使学生产生这种“需要”?我们的做法是广泛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产生“需要”,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五、结合阅读教学,教给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要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我的做法主要是结合阅读教学,向他们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的学生,我曾采用这种阅读方法,具体引导他们选读他们所订的《小学生优秀作文》,让他们从若干篇习作的开头语中,进行仿效和借鉴。从此,他们在作文时,再也不为开头而发愁了。我国文坛巨星巴金不幸去世,但他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四(2)班龚老师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巴老的资料,学生还有选择地阅读他老人家的名著有《家》、《春》、《秋》、《茶馆》等一些名著。四(3)班李老师在上实践课《扬州茶馆》之前,就让学生选读了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通过阅读,同学们走近了朱自清,同时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是浏览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每当学生所订的某种报刊刚刚发下,大家都爱不释手,总想先睹为快,但又不能不顾及听课和做作业,我一面鼓励大家用浏览法,先看个大体,待下课之后再去细读。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又解决了时间矛盾,维护了上课纪律。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读。比如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我们常常使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校内外的课余时间,去反复阅读,并按我预先提出的思考题去思考、去解答。像前面提到的《阅读精编》一书,我们就是精读法来阅读的。在16周时,我们四年级组组织学生一次大阅读,主题是“坚强的人生”,学生在一个月里分别阅读了《张海迪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伦•凯特》、《十佳少年的成长故事》等课外读物,同学们不仅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还提笔写下了真情实感的读后感,一篇篇读后感让我们年级组的三位老师着实感到孩子们已经被桑兰、张海迪等人物身上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打动。我想这也是我们搞这次大阅读的真正目的。
四是摘读法,即用抄文章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这是我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期初,我们三位老师要求学生备有摘抄本,并为其取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在读文章时,要做个有心人,读到好词好句把他们摘抄下来,日积月累,可以积累许多写作素材,每当写作文时,就可以翻翻自己的摘抄本,从中选用资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六、开展活动强化“读”,拓展生活空间
      为了把已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去,发扬下去,年级组老师动脑筋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的活动,可以归纳为“四会”、“三赛”。
所谓的“四会”,即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心得会、新闻发布会。由于学生最爱听故事、讲故事、也最爱读故事书,所以我们利用作文课、班会课,举行一两次故事会。往往一经发动,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大家都争先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学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有时他们还会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比如:在四(1)班  《争做诚信小使者》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讲了古代和当代人们守诚信的小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四(2)班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讲了有关祖国发展的故事,听了故事,同学们对自己的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四(3)班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介绍了绿色人物的事迹,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可贵的品质。“佳作欣赏会”就是欣赏佳作的朗读录音,让大家从佳作欣赏中获得教益。“读书心得会”有时是配合习作指导或习作讲评进行的,有时也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新闻发布会”,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为了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收听或收看新闻半小时左右,利用每天的午会时间让学生说新闻,谈感受。
      所谓的“三赛”,就是速读赛、朗诵赛、读书知识竞赛。速读赛即选用同一篇散文,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之内进行阅读,看谁能说准文章的主要人物、主要内容,并判断出文章的优劣。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散文,作出表情朗诵;这学期年级组结合语文大组的“颂古诗、学美德”诗歌朗诵比赛,请学生寻找有关文章进行朗诵,比赛结果,四(1)班和四(2)班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读写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题,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当然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因此,无论是开展哪种形式的竞赛,我们都事先放手让学生进行竞赛准备,促使他们在“读”中增进知识,提高能力。
      七、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成长
通过以上的实践,学生的阅读速度快了,阅读范围广了,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逐日形成,课余时间学生把兴趣都放在课外阅读上:阅读课外书、跑图书馆、电脑上网、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写作素材也丰富了,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还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班上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一种重要精神资源。做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冲出教室,冲出校园,走向生活,去开辟课外阅读更广阔的天地。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