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temp > 家庭学习指导 > 家长专区
相关内容列表
> 小学生家庭教育与学习心理
> 小学阶段的家庭教育
> 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
> 家庭教育误区
> 家长与老师互动
> 和孩子一起动
> 与孩子沟通
> 我学会了怎样做个合格父亲
> 家长发言
> 心 灵 相 约
> 让孩子愉快的成长
> 如何教育子女

培养健康心理是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2006-11-28  作者(来源):学校心辅室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的健康三条标准之一,就是人格和心理健康。通常讲,良好的心理表现在:情绪稳定,精神愉快,智力正常,反应适度,思想行为统一,人际关系协调,生理和心理与年龄相符。
专家提出:孩子健康心理素质四项标准
(一)自信心。良好的自信心表现在:不怕困难,不怕挑战,遇到出其不意的情况和突发事件,有智慧、有能力应对。 目前,相当一部分孩子胆小而不敢冒险,就与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缺乏自信心有关。自信心需要培养。如果家长经常以信任的口气说孩子“行”,孩子就认为自己“行”,就能树立起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往往自己就能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孩子的自信心是让他们的父母给打掉的。因为有些孩子在他们有上进心时,没有得到家长或老师的肯定和夸奖,久而久之,孩子就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思想上发生动摇,逐渐变得缺乏自信心。
案例:
    美籍物理学家钱致榕说起他中学时代的一段经历,他那个时代很多学生考试作弊,不求上进,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就从300名学生中挑选了60人,组成了“荣誉班”。钱致榕也在其中。他们被告知,是因为他们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这批学生对此十分高兴,自信心大大增强,大多数人取得了重要成就。后来才知道,这60名学生是随意抽签决定的。这就是说,有自信才能进步,有自信才能出成就,自信是孩子发展的基石。
(二)责任心。培养责任心,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知道如何遵守规定和秩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当有意识地制定一些规定和规则,可以从身边的游戏规则、交通规则做起,渐渐地延伸到社会准则、做人准则。这些规则的建立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玩好玩具要收拾好,做完作业书包书本要收拾好。这是要求孩子凡是自己做的事,自己要负责任地做完,不能让别人来替你收尾,甚至来承担责任和弥补你的过失。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就是责任心。
(三)自我控制力。自我控制能力就是对自己有恰当的评估,有自知之明,遇有不如意的事情,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经得起表扬、成功,又受得了批评、挫折和失败。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而且越小越好培养。现在独生子女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在家庭中以自己为中心,如果长辈对孩子过于溺爱,就使孩子养成了特权。在家里,吃饭要先挑好吃的,家庭活动要以他的主意来安排,看电视霸占频道,不让别人看。在外面,看到商店里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逼着家里人去买,看到别的小朋友手里有自己爱吃的、爱玩的东西,也逼着家里人去买,达不到目的就哭闹,甚至动手枪别人的玩具和食品。这些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弱,典型的“小皇帝”。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失去了优越的条件,必然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四)独立性。独立性就是能够做到自主、自立,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不依赖别人。培养孩子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独立性。从让他们独自睡觉开始,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见识、独立做事,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现在有些家庭,对孩子往往采取过度保护的方法,使得孩子对家庭依赖过多,将来面对复杂的社会不能适应,同时也影响了孩子独自创新的能力。父母最普遍的错误,或许在于盲目而坚定地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出于爱。父母的形象似乎总是牵着儿女的手,到了实在不得不松手了,就用心牵着,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案例:
  有一位母亲为23岁的儿子伤透了心,不得不去找儿童问题专家咨询。她介绍了从小多么关心孩子,说“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我就不再给他买带鞋带的鞋子……”专家打断她的话,问道:“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母亲称“是”。专家又说:“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是不是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惊愕了,站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夫人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如果按照你现在的思路走下去,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去钱。你这样做下去,我也无能为力了。”仔细分析起来,这位母亲把关心孩子的成长变成了“滥施母爱”,把“教育”变成了“替代”,把孩子与外部世界隔断了,使孩子除了依赖之外,其余一切都无所作为。
    点评:家长要平静地对待孩子的失败与失误,如果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很可能就使他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总之,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心理特征要与年龄相符合,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热爱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调节,适应环境,接受自己的性身份。
    没有家长健康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有资料表明,79%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由父母心理错位而引发的,不少孩子从坠地之日起,就开始遭受父母心理错位的影响。更不幸的是,在孩子成长的18年中,符合科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太少,而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的例子倒不少。这都是家长不良心理素质所致。
    不要总是想着改变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
    许多家长总想以自己的品德、知识和心理去改变孩子,以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去成长。北京某部门就“在教育方面,你对父母是否满意”这一问题向部分中、小学生调查,调查的结果令父母们失望,只有40%的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满意。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位对父母教育方式不满意的初二男生,这个男生说:“我的母亲是位局级干部,平时抓起电话给上司汇报,都是笑容灿烂、言语甜美;而对我,却是面孔冰冷,言语生硬,叫你向东,就不能西,叫你打狗,就不能赶鸡。这样,我们母子关系能和谐吗?”采访是在校办公室进行的,采访过程中,男生两次给记者端茶倒水。记者感到这个孩子有礼貌,感慨地说:“看来,这位母亲的教子思想仍然停留在棍棒出孝子、喝斥出人才的僵化教条上,没有按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孩子形成平等的关系。”
    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考试分数不光是家长关注,老师也关注,孩子自己更关注。因为分数,关系到家长的喜怒哀乐和期望,关系到老师的荣誉甚至收入和地位,更关系到孩子的荣誉、自信。但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度,物极必反。山西的一位母亲,把读小学的儿子活生生地打死了,就是因为孩子听课不认真,分数考得太少。一个孩子,生理、心理健康,品德优秀,学习成绩差一点,但在不懈地努力,也是非常可爱的!按照教育规律,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比关心孩子的学习更重要,教育的效果远比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要好。

案例:
    缺乏理想的孩子,是没有生命动力的。北京有一个女孩吃了很多安眠药想自杀,被抢救过来第一句话就说:“药假了”。问她为何要死?她说:“早死晚死都要死,不如早死“。又问她为何产生了这种想法?她说“人生有何意义?上学、工作、结婚、生孩子;孩子又上学、工作、结婚、生孩子,周而复始。再说,只要我活着,我父母就要一直受累,我死了,父母顶多难受一两天。”
    点评:缺乏理想和追求的人生多么令人担心、可怕。
    不能仅仅要求孩子控制情绪,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更重要。
    孩子在学习、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糟糕、恶劣的情绪,或痛苦仿惶,或烦躁愤怒。此时,家长要给以疏导,并允许孩子宣泄和消散,以达到控制住坏心情的目的。但有的家长易受孩子情绪的感染,或易受工作、生活中不顺事件的引发,使自己的情绪变得和孩子一样糟。怎样控制即将产生的恶劣情绪呢?最简易的方法是:一坐,二拖,三扩,四索。一坐,就是不论手头正在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坐下来,不要站着;二拖,就是尽量向后拖延发火的时间;三扩,就是要扩展胸襟,问一问自己,这点小事还值得生气吗?生气,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四索,就是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换一个方式,换一种方法,或许问题就解决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曾报道过一位检察长冒着生命危险,去充当一个有枪、有爆炸物的歹徒的人质,并成功地让歹徒开着车去公安机关自首的事迹。检察长的高招在哪里?他原先想把歹徒说服,可根本达不到的。万分紧急之下,他改变方法,对歹徒说:“你不听我的,我听你的好不好?你决定走这一步,一定有苦衷,把你的苦水倒出来吧。”这一招还真灵,歹徒倒完苦水后,检察长又给他讲道理,歹徒就乖乖地自首了。

案例:
    有一个老师让一个分数考得差的孩子拿着试卷让父母签字。孩子返校后,对老师说:“昨晚,我们家里因为我考得不好发生了一场激烈的男、女混合双打,没有人能腾出手来签字。”这位老师平时非常注意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他的另一个学生拿着试卷回到家里,说:“你好,爸爸!”还没等孩子说完,这位父亲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挖苦道:“少来这一套你把成绩考好了,比什么都强。”
    点评:这两个例子中的家长,就没有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宽松的心灵空间。
    不仅要在情感的引导下培育孩子,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孩子。
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关键一点,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会。有一个男孩,2岁就能把《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引起了轰动。有人认为他是“神童”,有人认为其母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其实,男孩的母亲并没有感到多大的付出,她只是在儿子尚不会说话时,就拿着儿子的小胖手和自己拍手罢了。不过,她不是说“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驾飞机”,而是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家长们可以设想,当初这位妈妈如果采取硬逼硬教的方法,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效果的。对大一点孩子的教育,也要注意情感加科学的方法。有个孩子,第一次考试分数低了,爸爸说他“马虎”;第二次考差了,爸爸说他“不下功夫”;第三次考砸了,爸爸骂他“笨蛋”。结果,这个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落到班级最后,这时这位爸爸想,心烦也没用,换一种方法试试吧。他对孩子说:“太好了,这回你再也没有什么负担了!”孩子大吃一惊,心想:“爸爸今天有病?”爸爸说:“别奇怪,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呀,你不用担心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就能进步!”孩子大受启发,对啊,童话《龟兔赛跑》里,乌龟还能跑第一呢!于是,他轻松起来,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后来,他考了全班第19名。爸爸说:“太好了,孩子!比上回已经进步十几名了:”听了这话,孩子很高兴。再下一次,孩子考了第5名,爸爸激动地说:“太好了,孩子,你真了不起,离第一名就差4个人了。”但愿这个例子多少能对家长们有点启发。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