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temp > 家庭学习指导 > 家长专区
相关内容列表
> 与孩子沟通
> 我学会了怎样做个合格父亲
> 家长发言
> 心 灵 相 约
> 让孩子愉快的成长
> 如何教育子女

和孩子一起动
2006-11-28  作者(来源):赵嘉卿家长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儿童教育亦是如此。如果说老师是课本知识的执教者,那么家长便是课外教育的辅导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而同步进行的整体。就家长而言,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家庭教育的效应,配合学校搞好儿童教育,增加孩子们课外方面的各种知识。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事情只要认真去做,是有效果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就拿我的孩子赵嘉卿来说,或许是这样的。去年九月,他走进了罗秀小学的大门,开始了他的学生教育生活。对他来说,新的学习生活是新奇、陌生,并有时会不断出现困难的一种新的环境。半年之余的学习,我认为学习的气氛是好的,老师是认真负责的,但他的小脑袋似乎还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的知识全部吸收进去,于是,课后的辅导教育便落到了我们家长的身上。
    说到辅导教育,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落实到实处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即:主课程、课外探究及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
    首先,作为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有个好成绩,所以在主课程上,我始终是抓得很紧。语文方面我们平时不断地指导他阅读理解课文,默写生字、练习发音。尤其在考试前更要花费一点时间,结合课文、卷子布置各种作业。如:近义词与反义词的区别;动词及形容词的运用;复杂长句的反复排序;易错同音异写生字的选择等等。通过反反复复大量的练习,孩子的语文知识有了提高,连班主任王老师都夸奖他说:“赵嘉卿的语文成绩比以前好多了。”在数学方面,到目前为止,似乎也只有“题海战术”管用。除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我们经常给他出一些其他同等的题目。有时候还稍为偏难些。对于那些文字题,我们往往是以启发的形式加以说明,直至理解为止。在英语方面,我们可能和一部分家庭一样,帮不上他什么特别的忙,只能让他多读、多听、多写,全面熟记。或许有投入就有回报吧,孩子在学习上有了长进,现在基本上可以不要补课了。小孩自己也感到轻松多了,我们也为之高兴,想必老师们也和我们一样的心情吧!
    其次,在培养孩子课外探究兴趣方面,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罗秀小学很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尤其是科技方面的开发。开展各种科技活动是该校的办校特色之一。学校除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之外,还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科技模型。学生接到老师交给的任务后,就兴致勃勃地和家长一起沟通、探讨。我们就动脑筋,找资料,查资料,设计原型,然后让孩子配上图画,写上相关文字交给老师。整个过程,孩子非常投入,兴趣浓厚。包括幼儿园在内,我们亲子共做了“直升飞机”和“神州六号”,前后得过二次三等奖。虽说不是最高的奖项,但孩子很高兴啊!他那幼小的心灵里可能会十分感谢家长给他带来这点小小的荣誉。另外,班级还经常布置一些课外探究作业。有时我虽然很累,但再晚、再累,都要帮孩子完成,有时甚至写到凌晨。想起我们亲子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至今还历历在目,即:翻阅资料写小报;新华书店找尾巴;精心设计做贺卡;电脑网上找语言。每搞一次小小的探究活动,不但让小孩子学到了许多知识,连我们大人都会了解一些以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想这种活动不是办得很好嘛。我们辅导得也不是很有价值吗!我们做家长的可能平时不大会去关心那么多的科学知识。看来辅导员的工作不是那么简单能够胜任的。
    另外,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我们也是十分重视的。当今这个年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些特长。要做到这一点,你平时就要留心观察。赵嘉卿自小喜欢画画,还喜欢临摹我画的画。我发现孩子的模仿力较强。于是我就让他临摹美术书上的各种人物、动物、花草等等图画。最近每周六还送他去西南艺术中心儿童美术班学习。现在他已经是班上的“墙报委员”了。黑板上的人物画得也是有板有眼,比例也很协调。难怪同学们都叫他“天才的小画家”。当然,对于他来说这条路能走多远,我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小孩的成长是有益的。
    当我们把一棵小树苗载入土中之后,便要不断地浇水、剪枝、除草……使其能茁壮地成长。望着一天天长大的小孩,我首先要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之恩。我深深地感到“学校不分名次,老师个个兢业。”一个学生只要积极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就一定能真正地学到知识。
儿童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是很费神的。面对那一张张一无所知而天真的小脸,老师们要付出比成人教育多几倍的精力,方能把知识传授给小朋友们。想到老师的辛苦,我们作为家长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积极、主动、认真地协助学校搞好家庭教育呢?我们不但现在,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去。让这种家庭效应永远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漫长的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吧!
    以上是我与孩子一起学习的点滴想法,不妥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家长多多谅解为盼!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