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体职院附小 周秀芳
《时间的计算》属于数学广场的学习内容,在新教材是拓展部分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会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会根据时间进率进位和退位。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并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做一个守时的人。
这节课的难点在于怎样用时间线段图表现出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时刻计算的思考过程,以及竖式计算中满60分进1小时或当分不够减时小时退1小时还60分的计算。
课的教学设计方面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中先用谈话的方式,利用学生天天经历却不太注意的两个时刻,早晨上学晚上放学的时刻,提出一天在校时间至少是多少,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引入课题。并为最后的小结做好铺垫,小结前让学生计算在校的时间,前后呼应,让学生感觉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关于时间的计算问题。
2、巧变例题,层层递进。
新授部分完全围绕例题展开,教材中例题是“小丁丁和同学约好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时48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3分,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把例题问题改成了小丁丁能及时到达动物园门口吗?引起学生的讨论,学生可以推理出判断能否及时到达动物园的方法至少有三种,一是比较到达时刻,计算实际到达时刻,如果小于约定到达时刻,那么就可以确定小丁丁是及时到达的;二是比较路上经过的时间,计算要准时到达路上最多需要多少时间,如果实际经过的时间小于这个时间,也能证明小丁丁能及时到达动物园门口;第三是比较出发时刻,如果实际出发时刻早于预计能准时到达的最迟出发时间,那么也能判断出小丁丁能及时赶到动物园门口。这样的改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灵活的解决问题。同时后两种方法需要计算“经过时间”“出发时刻”,也正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提高和发展,在此做好铺垫。
接下来的环节,选择第一种方法,让学生计算实际到达的时间,即求小丁丁是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的,也就是本节课新授内容。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索出解决的方法。一般学生比较多情况是会用竖式的方法计算,只有个别学生会画图,教师进行表扬肯定,并指出画图可以帮助思考,是思考问题时的重要方法。鼓励学生画时间线段图,它的思考方法是把经过时间分拆,先拆出一段时间加出发时间到整点,再看剩下的时间到几点几分,得出到达时间。竖式计算的思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出发时间加经过时间就等于实际的到达时间,学生要注意时间的进率,1小时等于60分钟,所以是满60进1。既有作图又有竖式,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模仿练习时,学生会选择竖式方法计算时间,把画图的方法就作为检验的手段,巩固了画时间线段图的方法,并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提高部分,研究判断小丁丁是否能及时到达的第二、三种方法,就是计算经过时间和出发时间。第一种方法求到达时间用加,求经过时间和出发时间则用减。难点是当分不够减是,小时要退1还60,学生容易做成退还100,这时就需要用时间线段图验证。这部分练习让学生在新授的基础上打开思路,得到提高。同时适时进行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教育。
3、制定方案,拓展升华。
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拓展练习题:
老师决定
出发时刻:( )时( )分
镇江游玩的大致时间:( )时( )分到( )时( )分
到达上海时刻:( )时( )分
练习融合了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必须通盘考虑,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安排行程。不同于呆板的计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所学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