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工作 > 德育活动 > 学生活动
相关内容列表
> 船的发展
> 永远的丰碑
> 拯救地球妈妈
> 认识少数民族
> 动物的本领
> 关注·引领·互动·求效
> 专家引领 推进课题

节日
2006-11-23  作者(来源):冯育捷

一、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继承传统,热爱传统的品德。同时,拓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开阔已有的知识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比较对所学知识的全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家校互动中加以理解和消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与魅力,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引趣、启发、引导、分析。
2、学法引导:分析、讨论,对比。
三、课堂组织形式:小组讨论,个别发言。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传统节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
2.对已知的中国传统的节日进行了解和整理,并分配每个小组的具体任务。
3.明确收集材料的方法和初步的加工过程。
教学重点:分清传统节日和一般节日。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完整地描述一个节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节日”这个话题。
2、每个小组先讨论5分钟,完成两件事情:1、什么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  2、按照一年的时间来排一排这些节日的顺序。
二、各小组交流:
1、第一组:我们认为传统节日就是我们要放假的节日。如: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儿童节。
第二组:我们认为传统节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如:春节、元宵、中秋节、国庆节等。
······
2、师:我们首先要明确“传统”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板书:传统: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风俗道德、思想作风等。
3、师:现在我们根据“传统”这个词的解释来重新定义一下哪些是传统节日?
4、师小结: 主要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板书)
三、讨论,分配课题:
1、师:现在每个小组都选了一个“节日”作为课题,我们先听一听同学们对某个节日的认识。
生:春节要吃饺子,八宝饭还要放爆竹。清明节要扫墓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
2、师: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后面都有许多典故、习俗等,可能我们现在还无法完整的来说明白这些节日。所以要求你们回家收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可以从哪些地方来收集?
生:图书馆、父母、老人、互联网、字典等。
3、分配课题,回家搜集资料。
四、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人主要的传统节日,下一节课的任务就是通过你们收集的资料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有关这些节日的知识。

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交流各小组收集的资料,并学会分析资料。
2. 全班同学学习其它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各组交流各自所收集的节日资料。
1、师: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相信大家都准备好了,下面从第一小组开始交流。
2、小组交流:
Ø 我们第一小组的课题是“春节”。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还有一只勇敢的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 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春节中国民间传统的新年节日。新年指夏历元旦,即正月初一。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年伊始,万象更新,古人常在此时举行朝贺,从事各种娱乐,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逐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从历史上看,元旦前直到元宵,都属新年范围。除夕。俗称大年。此时家人团聚,吃团年饭,团坐待旦(称为守岁)。晚辈还要拜谒尊长(称为辞岁)。贴门神和春联。年画。放爆竹。                

Ø 第二组的课题是“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在夏历正月十五夜晚。正月十五称上元,上元之夜叫元夜,也叫元宵,故称元宵节它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多在这一天煮“浮圆子”(俗称“汤元”,北方称“元宵”),击太平鼓;少年儿童们还有多种娱乐杂耍,如跳绳、捉迷藏、踢毽子等。元宵节又名“灯节”。从唐开始,此习俗逐渐形成。在唐代,一般从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张灯3夜。宋代增为5至6夜。节日期间,都建造灯山乐棚,华灯万盏,歌舞百戏,乐声不绝。制灯技艺十分精巧,有珠灯、料丝灯、纱灯、走马灯;灯上还绘有古今人物故事,结构款式新颖多样。入夜,万灯齐明,加上鳌山、□楼、烟火、花炮,光照如白昼。
                 
Ø 第三组的课题是“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又是汉族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期在阳历4月5日前后(夏历则在三月内)。民间习惯在这一天扫墓。清明前一天(或两天)为“寒食”,两个节令相距甚近,古人常将它们连结一起,甚至不加区分。从汉代到南朝,在唐代“寒食”(或清明)扫墓习俗已普遍流行民间。宋代以后,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扫墓成为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史籍记载清明节期间,上墓者往来于道,络绎不绝,“四野如市”。人们携带果品、纸钱,为祖先坟茔除草添土。祭拜之时,“郊外哭声相望”。富裕人家多借出城扫墓的机会郊游,称为“踏青”。不少地区的男女老幼还在清明节或裁插柳树,或折新柳枝佩戴,或“斗百草。“打秋千”,或放风筝。

二、小组讨论:
1、师:今天我们先交流了三个节日,每组同学可以根据刚才介绍的材料和黑板上所列的问题进行讨论。
2、出示问题:
   (1) 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
         (2) 这些节日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到现在有多少年了?
         (3) 古人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
         (4) 今天的我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和前人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3、根据刚才的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智力竞赛:抢答题:
   1.清明节是几月几号?
   2.元宵节的传统点心南方叫什么,北方又叫什么?
   3.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是哪一个?
   4.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团年饭,团坐待旦称为什么?
   5.元宵节又名什么节。从什么开始,此习俗逐渐形成。
   6。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7。过年时,晚辈还要拜谒尊长称为什么?
   8.清明节借出城扫墓的机会郊游,称为什么?。
   9.元宵也是什么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10.除夕这一天是夏历几月几号?

传统节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交流各小组收集的资料,并学会分析资料。
2. 全班同学学习其它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各组交流各自所收集的节日资料。
Ø 第四组的课题是“端午节”
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 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关于端午的起源,就史籍来看,截至六朝,共有五种说法。后端午节的内容为纪念屈原一说流传最广。吃棕子、悬白艾、菖蒲、戴香草驱五毒、射柳,赛龙舟是端午节活动传统风俗习惯及活动。妇女和孩子们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鸡心、葫芦、樱桃、桑椹,以及小猴、小虎形状的手工艺品,或用丝线缠成小小的粽子,端午节时和香包一块儿,选出一两件挂在胸前。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阳正午时,把它扔掉,称谓“扔灾”。

Ø 第五组的课题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Ø 第六组的课题是“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二、展开交流和讨论:
1、师:今天我们先交流了三个节日,每组同学可以根据刚才介绍的材料和黑板上所列的问题进行讨论。
2、问题:
(1)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
(2)这些节日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到现在有多少年了?
(3)古人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
(4)今天的我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和前人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3、根据刚才的讨论由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智力竞赛:抢答题:
   1.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2.中秋节的传统点心叫什么?
   3.一年中要喝菊花酒的节日是哪一个?
   4.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着什么?
   5.重阳节的传统活动是什么?现在又叫什么节?
   6。端午节的内容是为纪念谁一说流传最广?
   7。重阳登高的。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在哪里?
   8.中秋节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什么意思?
   9.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什么?民间会举办什么活动?
   10.重阳节中,“重阳”两字是如何来的?

传统节日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 使每个学生了解全部的6个节日。
2. 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 归纳学习成果,完成表格。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开始时间         
节日时间         
活动         
食物         
象征意义       

二、 表演:
1、写春联
2、小品表演:做月饼、拜年
3、古诗朗诵
4、请家长来说一说他们小时是怎么过节的?

三、 知识竞赛:(请家长共同参与)
   1.清明节是几月几号?
   2.元宵节的传统点心南方叫什么,北方又叫什么?
   3.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是哪一个?
   4.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团年饭,团坐待旦称为什么?
   5.元宵节又名什么节。从什么开始,此习俗逐渐形成。
   6。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7。过年时,晚辈还要拜谒尊长称为什么?
   8.清明节借出城扫墓的机会郊游,称为什么?。
   9.元宵也是什么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10.除夕这一天是夏历几月几号?
   11.端午节是几月几号?
   12.中秋节的传统点心叫什么?
   13.一年中要喝菊花酒的节日是哪一个?
   14.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着什么?
   15.重阳节的传统活动是什么?现在又叫什么节?
   16。端午节的内容是为纪念谁一说流传最广?
   17。重阳登高的。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在哪里?
   18.中秋节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什么意思?
   19.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什么?民间会举办什么活动?
   20.重阳节中,“重阳”两字是如何来的?

四、 总结:
    同学们通过四节课的学习,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节日不仅仅是节日,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同学们今天在校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把我们伟大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