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工作 > 德育活动 > 学生活动
相关内容列表
> 动物的本领
> 关注·引领·互动·求效
> 专家引领 推进课题

认识少数民族
2006-11-23  作者(来源):朱晨希

教学目标:
1、 通过检索资料和课堂交流学习,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数量、分布、历史、文化、习俗。
2、 通过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贡献,以及懂得56个民族是一家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习俗和文化。
2、 懂得56个民族一家亲的道理。
课时 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指认地图,了解中国的民族分布。
1、 知道几个民族(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的主要聚集地,知道目前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情况。
2、 知道云南省分部有种族最多的少数民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从课文引入:同学们,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泼水节的怀念》这一课。“泼水节”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傣族)还知道有哪些其他的少数民族么?(学生自由回答)
2、 揭示主题: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
二、认识中国少数民族和分布
1、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数量
   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少数民族,那么大家知道有多少少数民族么? (学生回答)
   对,我们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出示:  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撤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鄂伦春、赫哲、门巴、珞巴、基诺。)
2、了解民族分布。
大家知道这些民族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么?
(学生自由回答)
好,刚才大家都给出了一点自己的意见。(发下简易地图)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不同的地区填入相应的少数民族,我们比一比,看哪个组做对的最多!
(学生小组讨论,填图)
3 、相互交流,教师适当引导,揭示答案。(重点指出: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的主要聚集地)
4、少数民族分部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个分布图,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加以引导)
总结:“大杂居,小聚居”、 云南省分部有种族最多的少数民族。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少数民族,知道了他们的分布特点。下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少数民族的习俗,希望大家回家后查阅一下相关资料。(每个人查两个民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堂交流,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
2、 知道几个有代表性的民俗节日(泼水节    三月街    那达慕  火把节   丰收节 开斋节)
3、 懂得尊重他人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课堂交流
1、交流:上节课后同学们都回去搜集了有关少数民族习俗的相关资料。现在请收集到资料的同学上来交流。(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2、尊重他人的习俗:我们都知道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以回族的饮食习惯为例),因此我们都要尊重他人的习俗。
二、代表性的民族节日
1、从课文引申:在课文里我们学到了傣族的泼水节,那其他的少数民族还有什么节日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小结:不同的少数民族民族有不同的节日,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这几个节日:泼水节    三月街    那达慕  火把节    丰收节 开斋节(老师介绍)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少数民族的风俗和节日,请同学们回去后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老师的讲解下,知道“胡服骑射”的历史故事。
2、 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工艺品。
3、 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胡服骑射”的故事: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讲一个“胡服骑射”的故事。(老师讲述)
2、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
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谁还知道其他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故事么?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加以补充,重点:公主和亲、成吉思汗的故事)
二、少数民族文学作品。
老师介绍
第一,神话。纳西族的《创世纪》,白族的《创世纪》,□族的《查姆》、《梅葛》、《阿细的先基》、《勒俄特依》,瑶族的《密洛陀》,侗族的《侗族祖先哪里来》,苗族的《苗族史诗》、《苗族古歌》,拉祜族的《牡帕蜜帕》,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米麻》,哈尼族的《奥色蜜色》,佤族的《西冈里》(葫芦的传说)等。
  第二,英雄叙事诗。英雄叙事诗,又称英雄史诗。傣族的《相勐》、《兰嘎西贺》,壮族的《莫一大王》等。在少数民族众多的史诗作品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第三,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族)、《妈妈的女儿》(彝族)、《召树屯》(傣族)、《娥并与桑洛》(傣族)、《生产调》(傈僳族)、《逃婚调》(傈僳族)、《鸿雁带书》(白族)、《青姑娘》(白族)、《达稳之歌》、《达备之歌》、《特华之歌》、《唱离乱》、《马骨胡之歌》(以上壮族)、《仰阿莎》(苗族)、《月亮歌》(布依族)、《伍焕林》(布依族)、《锦鸡》(土家族)、《拉仁布与且门索》(土族)、《马五哥与尕豆妹》(回族)、《黄黛琛》(裕固族)、《艾里甫和赛乃姆》(维吾尔族)、《萨里哈与萨曼》(哈萨克族)、《达那巴拉》(蒙古族)以及《成吉思□的两匹骏马》(蒙古族)等。
三、民族工艺品
简单介绍:
 (1)挑花、刺绣是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壮、傣、土家、侗等少数民族的织锦,久负盛名。基诺族的挑花手工精巧,色彩搭配十分和谐。
    (2)蜡染,是南方很多少数民族古老的民间印花工艺,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深受人们喜爱。布依族的蜡染,古朴中蕴藏着粗放和典雅。
    (3)南方少数民族人民编织的背篓,名扬中外。竹编、藤编的帽子、凉席、提包、椅子、
箱子等,既经济实用,又精致美观。
    (4)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出产的地毯和挂毯色彩鲜丽、样式丰富。内蒙古生产的大型壁毯《长城》是我国的国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历,知道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举的。
1、 知道各民族是一家人,要相互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拿出“萨其马”,问:同学们这是什么?(“萨其马”)它又是谁发明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
二、各民族共同创举中华文明
师:“萨其马”其实是满族人创造的点心,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少数民族发明或从他们那边传过来的东西,有谁还知道么?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黄瓜也叫胡瓜,是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传过来的;现在常用的民族乐器笛、胡琴、琵琶、小鼓、腰鼓等,都来自少数民族。
小结: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三、民族一家亲
一、举出一些民族一家亲的故事:
(1)‘在东乡族自治县董岭乡周家塬村一个普通的院落里,汉族干部裴明彪和他的妻子杜英桂将刚买的蔬菜、瓜果和牛羊肉放在东乡族孤寡老人韩祖力哈的厨房,就开始忙里忙外地收拾屋子、洗衣、做饭了。与裴明彪夫妇非亲非故的80多岁的韩奶奶,就是在这样的悉心照料中,度过了22个幸福岁月。
(2)来自新疆和田的迪丽努尔是四年前到上海七宝中学就读的。这个以前从未离开过家的维吾尔族女孩,非常珍惜国家给她提供的机会,学习十分刻苦。今年高考,她第一志愿填报了厦门大学法学专业,’她希望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用自己的知识回报人民、建设家乡。没想到6月2日凌晨,她腹部忽然剧烈疼痛,经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迪丽努尔的病情牵动了全校师生的,b,纷纷前往医院探望,班主任和带队老师更是日夜守护在她身边。手术当天,学校食堂的师傅专门做了鲜美的黑鱼汤,全班同学还集体给她写信,祝愿她早日康复。要强的迪丽努尔经医生同意在6月5日下午就出了院。校长仇忠海专门布置有关老师照顾她的生活,随时关注她的身体状况,为了避免她在寝室里爬上爬下,还特意在宿舍底层的生活老师办公室给她临时安放了床铺。七宝中学新疆部政教主任夏令筑始终像慈母一般地关心着她,高考第一天早上还陪她到考场楼下。临进考场前,迪丽努尔按家乡的习俗跟夏老师贴了贴脸,满怀信心地表示她有决心考出一个好成绩报答关心她的人们。等她考完出来,一直等在楼梯口的夏令筑急忙迎了上去嘘寒问暖,关照她午饭后一定要抓紧时间好好睡一觉。
迪丽努尔说,我在上海远离家乡,远离妈妈,可学校就像一个友爱的大家庭,老师和同学都像是我的家里人一样,我感到真的很幸福。
二、角色扮演: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上述两个故事的角色,体会当时韩祖力哈、迪丽努尔的心情。
三、总结
各民族是一家人,要相互帮助。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