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校园动态 > 德育工作 > 德育活动 > 学生活动
相关内容列表
> 关注·引领·互动·求效
> 专家引领 推进课题

动物的本领
2006-11-23  作者(来源):冯育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尾巴功能的探究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分享,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激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呢?说给大家听听。(生:我喜欢小白兔。我喜欢小狗。我喜欢小猫。我喜欢小猴。)猴子的尾巴是什么样的?(生:猴子的尾巴细细的,长长的。猴子的尾巴很长,可以荡秋千。猴子的尾巴像一条绳子。)  
2、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猴子的尾巴又细又长。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是哪位选手出场了?
生:兔子、松鼠。
3、师:它们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呢?
生:兔子的尾巴很短,毛茸茸的,摸上去很舒服。
生:松鼠的尾巴好大,好像是一把伞。
4、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看一看公鸡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生:公鸡的尾巴弯弯的。
生:还很漂亮呢!五颜六色!
生:它的羽毛还可以用来做毽子。
5、师小结:这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而且都很漂亮, 它们都在互相炫耀自己美丽的尾巴,可有一只小动物在偷偷地哭呢?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只小动物的尾巴断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它很伤心!这只小动物是谁呢?它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后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二、听故事讨论,导入新课:
1、师:没讲故事前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为什么?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
2、听故事,回答问题。(生: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因为别的小动物的尾巴不合适,它们的尾巴也有用处。小壁虎的尾巴是自己长出来的,它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
3、小组讨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那这些动物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没借呢?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怎么办呢?
4、交流:(它的尾巴被蛇咬掉了)(鲤鱼、老牛、燕子)(没有)(鲤鱼游水全靠尾巴、老牛要用尾巴驱赶蚊蝇、燕子要靠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长出新尾巴了)
5、师小结:对动物来说它们的尾巴是很重要的,不同动物的尾巴有着不同的作用。现在老师和小朋友再来认识一下其它动物尾巴的用处。(板书:动物的尾巴) 
三、做游戏:
师生互动游戏“找尾巴”、“尾巴哪去了”,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四、总结:
师: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种各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用处。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猎豹等;有的动物的尾巴能驱赶蚊虫、保护自己,就像小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等;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金鱼等。
五、布置作业:
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专栏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问、看电视或图画书等,了解动物尾巴的妙用。
2、 能清楚地讲明动物的尾巴有什么妙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壁虎再次出现,展示已经长出的尾巴,说说自己尾巴能断能生的本领。
2、考考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作用?” (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你问我答,交流共享:
1、出示关于各种动物尾巴作用的图片。
2、请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说出尾巴的作用。
如:袋鼠的尾巴:奔跑——
休息——
萤火虫:发光;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
牛把尾巴当作平衡器;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
虎尾巴、猴子尾巴……
三、学儿歌:
尾   巴   歌
(一)                                 (二)
老虎尾巴似钢鞭,猴子尾巴打秋千。      牛尾巴赶苍蝇,袋鼠尾巴发毒气。
绵羊尾巴大粮仓,松鼠尾巴降落伞。     狗尾巴当凳子,狐狸尾巴当扫帚。
燕子尾巴剪春风,孔雀尾巴花布衫。     鱼尾巴能掌舵,河马尾巴报警器。
1、自读、同桌对读
2、表演读
3、评判选出“最佳演员”
四、布置作业:
1、背儿歌或讲《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给家长听。
2、与家长共同思考讨论: (每个小组任选一题)
(1)这种动物生活在哪里?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这种动物在生活中经常要做哪些事情?
(3)这种动物的尾巴的大小、形状、粗细是什么样子的?
(4)尾巴在动物活动和休息时有什么不同?
(备注: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生活环境、尾巴形状等,进行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思考题。
2、做游戏,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交流布置的思考题:
1、出示:
(1)这种动物生活在哪里?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这种动物在生活中经常要做哪些事情?
(3)这种动物的尾巴的大小、形状、粗细是什么样子的?
(4)尾巴在动物活动和休息时有什么不同?
2、小组派代表交流:
如:袋鼠的尾巴
(1)、大多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
(2)、夜间觅食(以嫩绿的小草为食),白天休息
(3)、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
(4)、奔跑时,帮袋鼠跳得更快更远,有时可跳出10米远;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
二、做游戏:
1、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猜猜动作。(小组比赛:一个组的代表做动作,请另一个组的同学猜,并说出尾巴的特点。)
2、学生做动作读《比尾巴》儿歌。(新教材第48课)
三、布置作业:
    与家长一起准备做尾巴的材料,也可以在家试着做一下。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道具,生动形象地表演尾巴的妙用。
2、“动物本领大比拼”,请学生制作尾巴,并以小组的形式加以交流与评判。
教学过程:
一、借助道具,制作尾巴:
1、拿出做尾巴的材料(棉花、粗绳、硬纸板等)。
2、自制的常见动物尾巴(兔、猴、虎、袋鼠……)。
(备注:制作时,应提示学生根据尾巴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制作材料,如老虎尾巴可选择粗绳等。)
二、表演:
1、“动物本领大比拼”,请学生出示自己做好的尾巴,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名称,并讲动物尾巴的特点。再互相交换,边认字,边说尾巴的特点。
2、加以评判,评出最佳者。
三、总结:
1、动物的尾巴多种多样!这有待大家多观察、多看书、掌握更加丰富的动物知识。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今天,我们认识动物,就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动物。要知道,关心动物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过渡:在大自然中动物们还有其他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1、收集动物保护自己的其他本领。
2、准备游戏的材料。
动物的保护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动物体表的颜色和图案可以使动物在生活环境中保护自己。
2、通过讨论、交流等方法,探究动物保护色的用途。
3、能与伙伴合作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色的原理和用途,并知道这些用途被人类所借鉴。
教学过程:
一、 做“虫子”。
1、剪2~3厘米长的毛线段,做“虫子”。
备注:教师事先准备几种和游戏颜色相同或极其相近的纸张。
2、生做“虫子”。
二、做游戏。要求:遵守游戏规则,做文明小学生。
1、出示: 
 地面 “虫子”   
颜色         
数量
(只)   
2、记录每次游戏的结果。
三、揭晓游戏结果,导入新课:
1、思考:为什么游戏结果会不同?
(1)撒“虫子”的地方各是什么颜色?
(2)在每处地方捉“虫子”时,哪种颜色的“虫子”最多?哪种颜色的“虫子”最少?
(3)为什么被捉到的“虫子”中,不同颜色的“虫子”数量相差很大?
(4)当“虫子”的颜色和地面颜色相近时,“虫子”的数量是怎样的?
  讨论交流
2、师:由于小虫子的颜色和树林的颜色很相近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有用颜色来保护自己的本领呢!我们把这种有保护作用的颜色就叫保护色。(板书课题)这是自然界中一些比较弱小的群体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四、拓展知识:
1、师:在大自然中动物们还有很多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谁能给大家介绍?
2、出示图片或看录象,请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各种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如:
(1)保护色:鱼、变色龙、长颈鹿……
(2)拟态术:章鱼、竹节虫、枯叶蝶……
(3)自卫术:刺猬、豪猪……
(4)闪电战:各种电鱼
(5)威慑术:孔雀开屏……
(6)装死术:狐狸……五、讨论:
1、迷彩服、跑鞋、直升机、潜水艇等模仿了哪些动物的本领?
(1)小组讨论
(2)交流
2、模仿动物的本领,进行创意、发明。 (与家长合作)


第二课时
一、继续模仿动物的本领,进行创意、发明。
二、交流展示。调   查   表
Ø 课前调查:
我要有个计划
 班级         姓名               性别   
1、请试着写出拓展的题目     
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如果你想与家长合作,那么你们如何分工?   


Ø 课 中 调 查:
我  的  小  档  案
     日期                   我的行动            我的发现              我的感想    
  月   日星期      
  月   日星期      
  月   日星期      
  月   日星期      
  月   日星期      
  月   日星期    

Ø 课 后 调 查:
说说我的心里话  
1、你对这次拓展活动是否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请说出理由。    
2、你认为自己做的结果怎么样?    
3、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4、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你与他人合作愉快吗?   


评 价 表:
别人眼中的我 好 较好 须努力   
教师眼中的我      
家长眼中的我      
同学眼中的我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