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2018-09-21_09-43-30_0.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创建动态 > 基本指标 >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办学绩效领先 > 教学工作 > 教育教学效果
相关内容列表
> 《赵州桥》 课后反思
> 对拼音教学的想法
> 《白鲸得救了》教学反思
> 《40.小乌鸦爱妈妈》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 《白银仙境的悲哀》教学反思
> 《白银仙境的悲哀》教后反思
> The first period
> 英语阅读及作文语段教学反思
> 课后反思
> 2010学年教学反思
> 2A Module4 Unit1 In the forest 教学反思
> 《a thirsty crow》反思
>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 《角与直角》教学反思
> 《角的度量》课后反思
> 《编码》教学反思
>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35、爬山虎的脚》教后感
2011-02-22  作者(来源):[暂无]

姜蕴莹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所写的一篇状物文章。作家从看到爬山虎,被爬山虎叶子的美吸引住,从而激发了兴趣,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是有脚的。从脚的样子、生长的地方以及它是如何进行攀爬的3个方面来描写。文章结构清楚,符合一般人的观察规律。

本文收录在第七单元名家名篇的最后一课当中。它和之前的《雨后》、《葡萄是酸的》、《但愿人长久》、《猫是老虎的先生》都不同,前几篇多以记叙为主,有叙事诗、有寓言。而本文则是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爬山虎优美的叶子和它那些默默无闻却又十分神奇的脚,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喜欢。

二、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对状物类文章要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同时,也已经比较清楚,本单元收录的都是名家名篇,要从中学习大家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三、             教学设计

结合班级和教材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着重着眼于文章的描写手法上。

(一)  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课文的前两节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后3小节介绍了爬山虎的脚。作家这样安排,其实是因为他先被爬山虎叶子的美丽所吸引,然后才会去注意爬山虎,发现它的脚,继而去观察脚的攀爬过程。但是,学生在阅读中是否也能关注到这个问题呢?我觉得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会去注意文章的写法的。于是,我寻找了一些爬山虎的照片甚至是录像让学生也来欣赏欣赏,激发他们对爬山虎的兴趣,然后去发现它的脚。最后,我再回过头来,让学生想想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这么安排文章,为啥不直接写脚。孩子们就都有了直观的感受了。

(二)  抓住文章特点学习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手法

本文的重点部分是课文的35小节。它主要抓住了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外形和攀爬的过程,这三个方面来介绍的。学生在自学时,基本可以了解到这三个方面,但是概括上有困难,对作家这样的安排的理解上更加有困难。

首先,在概括3方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说,在板书中有意地进行归类。再让学生想想老师这样归类的原因。于是,学生就明白了,原来这些写的是生长的位置,这些写的是外形,而那么许多都是写的攀爬的过程。

其次,引导学生仔细读文,体会作家文章安排的道理。课文第三节描写了脚的样子和生长的位置,而第45节都是写它攀爬的。第4节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节写了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两种情况下脚的变化。其实,叶老也就是这么观察到的,他也就这么记录下来了。那我就引导学生也去看一看。因为爬山虎是植物,它的脚的动作并不是一时三刻值之内就能做完的,而是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通过读问和观察,学生就明白了:在观察事物时,事物的外形总是最直观最容易被看清楚的,而它其他的特点是需要认真耐心地观察才能的来的。随着不断地观察,认识也不断加深。在写作时,就应该要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序来写。这样,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三)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读、说、写的训练

课文中语言优美,层次清楚,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在课堂上,我利用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理清层次,激发情感。再结合从文中抓住的关键词,让学生以爬山虎的口气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脚。我有制作了一片叶子和一支脚,让学生边介绍边在黑板上摆放。在交流中,学生不但态度积极,而且大都能够模仿课文的样子来说。

四、             改进问题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对第2句比喻句和第五小节的关注度不够。最后的媒体使用有些不顺利。我觉得在今后的备课当中还要加强。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