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陈洁)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我们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是改革开放的动力源泉。从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和社会实践来看,它是顺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外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而产生的,其理论主旨,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合乎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要求。从这一点来讲,科学发展观包涵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虽然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中很多是高瞻远瞩的精神指导,看似一介布衣党员学习后发挥的作用不大,但同坐不断学习,它的理论精髓同样能指点我们这些螺丝钉的工作。要真正领悟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中还要狠下功夫。
一、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素质
按客观规律办事,最终要靠实践来落实。这就是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也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不盲目蛮干、生搬硬套,也不畏首畏尾、浅尝辄止;既要学“大禹治水”的顺势而为,也要学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执著与坚守。
抓住重点做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开展工作首要掌握的方法。会抓重点,首先要会找重点内容。单位的中心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政治性敏感性强的工作等,作用大、影响广,无疑是重中之重,应高度关注。其次要把握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不同的事物,都有各自规律,同一事物的关键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其特点规律,才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及时抓住关键点,牵住牛鼻子。
讲求协调,历来是我们所极为重视的工作方法。这不仅是中国人情文化的传统使然,更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运动观点和事物多样性观点的科学方法。正因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是多样复杂的,所以许多事情不能简单地用尺子量、用规章制度的模板来套,而必须予以灵活协调变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提高落实质量,求得目的实现。做好协调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准工作政策规定,把握好事物的度,不能只顾一时效果而违背原则、偏离方向;也不能为了协调而协调,只求一团和气、大家都好,工作质量却大打折扣,“捡了芝麻,漏了西瓜”。
总结思考是工作的收官和升华阶段,同时也是创新的开始,解放思想的钥匙。每一项工作任务完成后,坚持思考,就象牛的“反刍”,营养多在这个阶段得以提取、吸收一样,才能消化吸收获取的经验教训,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得以深化、升华。养成思考的习惯,日积月累,经验和知识就会日渐丰厚,能力素质就能得到较快提升,做事就能应对自如,推陈出新。
二、确立和谐目标,探求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真谛
客观事物的全部规律,就是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总和。实现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与落脚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它包涵了人自身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这“三个和谐”,既是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终目标,也是做人做事符合客观规律的至高境界。而在学校工作中可以理解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教育观念、行为、效益的和谐。
尊重生命,快乐工作。人个体的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是人自我价值实现、快乐幸福的源头。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是万物之长,生为人类,实属造化之福。尊重生命自然规律,注重提高生命质量,热爱社会生活,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和理性处事;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创造更大价值,让有限的个体生命放射出最绚丽的光彩,是对自己、对人生的最大尊重和负责;积极塑造工作勤奋踏实、生活不骄不纵、待人诚信友善,在困难面前永不放弃的人格魅力,是我们化解矛盾、挫折以及荣誉所带来的各种压力,积极构建和谐人生的必然要求。
热爱学校,与人为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只有存在于社会之中才有意义。社会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精神财富,不仅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物质资料决定着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它还在社会价值观、社会共同理想,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道德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精神领域的各个层面,决定和支配着人们的行动,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社会。而我们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学校就是我们生活的小社会,热爱学校,就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共同理想,毫不犹豫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前行。就要不断增强社会角色和岗位责任意识,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切实在本职岗位上练就过硬本领。就要自觉摆正个体位置,与人为善,感恩社会,关爱他人,“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在学校中主要就体现在教师的团结向上、对学生爱护关心。
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都是一个整体,我们只有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精髓,这样才能紧紧把握住科学发展观活的理论精髓,更好的促进学校社会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