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创建动态 > 基本指标 >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 师生素质文明 > "两纲"教育 > 学科德育
相关内容列表

拓展课课程建设
2010-11-26  作者(来源):教导处

关于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几点建议

(讨论稿)

一、拓展型课程及其建设与实施的依据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不同基础的主阵地。拓展型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

    拓展型课程由限定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组成,限定拓展课程包括专题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自主拓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及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自主拓展课程以校本设计、实施为主,是全体学生自主选学的课程。

小学阶段学科课程的延伸、综合、拓宽要求应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兴趣活动和阅读活动中予以渗透。

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的“学校拓展型课程”均特指由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的自主拓展课程。

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要依据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纲要》、《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

1、有利于学校创建特色

学校拓展型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校长办学思想、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拓展的主阵地,也是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吸收、内化国内外先进教学思想、方法,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重要领域。

2、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对课程结构的整体、全面理解和认识,有利于教师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积累并迁移教学经验,全面提升自己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二期课改的基础保障。

3、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拓展型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会自我规划、自主选择,养成负责任选择的意识和习惯,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丰富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综合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爱学、会学、自主的学、合作的学。

二、拓展型课程的建设

1、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属校本课程建设范围,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根据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学校条件、学生需求等要素进行。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应做到品种齐全、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选择性,便于通过灵活多样的科目组合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2、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应重视并加强课程的整体设计,制定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规划、编写各科目设计方案和实施建议。倡导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包括国家课程资源、其它学校的课程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如各类文化、科技场馆等),倡导利用包括网络平台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和渠道实现拓展型课程资源的校际互动与共享,倡导利用相同课程资源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3、学校拓展型课程应以微短型课程为主,每一具体科目的目标和要求不宜过多。科目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明确的设计思想、教学目标和内容框架,具有教学实施的要求,充分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注意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的有机结合,做到科目的品种多样化、内容专题化、结构模块化,便于学生选择学习。模块或专题的设计应具有核心概念、反映学习过程、体现教育价值。

4、学校应加强拓展型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教师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指导工作,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选课指导能力及综合评价的能力。每所学校都应具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拓展型课程兼职教师队伍。

三、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1、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创新教学设计。应突破传统的束缚,在教学要求上倡导收敛与开放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学形态的多样性与开放性,在教学评价上倡导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发展轨迹。

2、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精心设计问题。应充分关注学生认知的局部性和片面性,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提高教师问题设计的能力,通过精巧的预设问题和随机的跟踪提问,捕捉学生思维亮点、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体验与感悟,实现知识、技能、方法与能力的综合培养。

3、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动态把握过程。应根据具体的科目要求与学生特点,活化内容、活化过程。应改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权威型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思考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激发和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化和拓展,重视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重视学生质疑、反思、创意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关联,使拓展型课程成为学生能力发展和思维创新的阵地。

4、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丰富评价方式。应根据具体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各类终结性评价和发展型评价的技术和手段,形成多元的评价方式。拓展型课程的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小学阶段以发展性记录和评价为主,初中阶段可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在发展性评价基础上逐步引入终结性评价,高中阶段,尤其在学科类拓展课程中可以适度增加终结性评价的权重。在评价方式上,应大力倡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逐步养成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约束和评估习惯,进而达到具有负责任的自主社会行为的合格公民的培养目的。

四、拓展型课程的管理

1、学校应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要求,确保学校拓展型课程的课时。学校应成立拓展型课程管理机构,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与改革能力,确保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学校应根据各学段的培养需要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学生选课管理机制,小学阶段学生的选课应在教师指导之下进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学生的选课应从教师指导下的选择逐步向自主选择过度,逐步形成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高中阶段学生选课应以自主选择为主。

2、学校应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与保障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给予投身拓展型课程建设工作的教师一定的工作量计算和经费的政策倾斜,将教师参与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情况列入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教师的奖励、晋级过程中予以体现。要将学生参加拓展型课程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成长轨迹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记录到学生评价手册(或成长记录册)中。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