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徐汇区小学一年级招生通告          2024年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招生简章
1704346881774018.jpg

栏目页副本
首页 > 创建动态 > 基本指标 >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办学绩效领先 > 教师队伍 > 建设规划
相关内容列表
> 上海市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
> 徐汇区教育系统引进本市骨干教师的工作流程
> 人事代理
> 教师招聘与流动
> 关于非师范毕业生和本市师范毕业生教师服务期满待遇处理意见的通知
> 2008年罗秀小学民主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工作计划
> 2008罗秀小学师资队伍现状

上海市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
2010-05-24  作者(来源):[暂无]

《开展活动 育人树德》

 

 

徐汇区罗秀小学

 

尤庆华

 

 

(该文刊登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人文·师爱·育德》)

 

 

 

 

正文部分:

提到“德”,自然谈到道德教育。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导学生:年轻的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段话里孔子提出了道德目标,并告诉学生如何践行。现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也认为,教育者不能以“教书”“教学生”为满足,应该更进一步“教学生行”。行什么?行做人之道。两位教育家虽然相隔数千年,但都认为在道德教育中“行”应该放在首位。

今天道德教育的内容许多是传承古人的。所不同的是道德教育的重点不再是“说教”,而转移到“学习”。我区推进主体性德育就是发扬前辈教育家倡导的“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明理、砺炼、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教师是指导者,要走进学生心理,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我曾作过有益的尝试。

 

一、探究小队 自主教育;

周一早晨,在进行升旗仪式时,班中小虞脸色苍白,昏倒在地。问明情况,得知是她经常不吃早餐所至。这引起了我的重视。如何让孩子认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懂得爱惜身体,懂得珍爱生命。我感到语言的说教是苍白的,只有让他们自身去体验和感悟。于是,我建议开展调查。由中队长童欣挑选十几位同学,分成两队。一队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文字资料,另一队每天负责调查在校门口吃早餐的孩子。

两周以后,大家将收集到的文字数据进行处理,写出《小学生校门口吃早餐情况调查》报告。报告中有一段话 “让我们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别在校门口吃早餐,吃好,吃饱早餐来上学吧!”读着这份凝结着孩子辛劳的报告,我感到,通过这些活动,孩子的责任心增强了,懂得了珍爱生命,提高了处理事务的能力。调查报告在校内播出后,校门口吃早餐的孩子减少,收到实效。同年这个探究组被评为“上海市雏鹰小队”。

 

二、综合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我爱南极,因为我心中有一支美丽的歌;我爱南极,因为我意中有一缕长长的情;我爱南极,因为我胸中有一股深深的爱。”和着小提琴的旋律,听着班上同学深情的朗诵,我的思绪回到一个月前。

那时,学校正进行各年级的数学竞赛,我班成绩不佳。 “屋漏偏逢又下雨”,拔河比赛我班又输了。一股怨气升腾起来。有人对两次比赛都输给四(1)班充满敌意。同学们为集体争获荣誉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要学会正确对待,学会包容别人,为别人喝彩。怎样能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恰巧当时《文汇报》有一篇连载的《茫茫南极路》,它报道了中国科考队第19次南极探险。我抓住这个鲜活的材料,组织了一堂《走进南极》主题活动课。由两个班级的同学共同完成这堂教学,通过主题教育增进两个班级的友谊。在分配任务时我把角色安排由两个班级同学交叉担任。南极科考队事迹非常感人。尤其在穿越大西洋魔鬼西风带时,全体队员齐心协力,战胜了风浪,显示出团队的力量。这种精神鼓舞着大家,在排练过程中两班同学彼此配合。担任南极老人的彭烨缺少道具,我班同学带来白棉花,我班施宇缺少帽子,四(2)班同学慷慨借给他。大家互帮互助,密切合作,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在课后反思中写道:“一个团队,很像人的五官。只有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和目标,才能发挥作用,具有团队精神,才能产生新的力量、发展的力量。”

 

三、亲子互学雷锋崇尚文明新风;

200112月,我校着手《外来人口增长地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实践和研究》的课题研究。开展亲子学习的任务布置下去之后,部分同学在抱怨自己的父母思想落后,只会给孩子提要求,自己不做。杨涛在周记中就批评妈妈“好吃懒做,只知道搓麻将。”孩子们的议论引起我的深思,创建学习型家庭,家长要积极参与,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尤其是外来的流动人口家庭,有的文化层次低,陋习严重。能否让孩子带动家长做一点倡导精神文明的事。于是我设计了“小手牵大手,共同学雷锋”的活动。

活动很简单,双休日孩子和父母一起,打扫楼道,或为小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求学生在周记中把活动的过程记下来,家长附上活动体会。活动刚布置就受到欢迎,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好事,这还是头一回,大家七嘴八舌显得很兴奋。

双休日后,我读着30本周记。30个家庭学雷锋的情景呈现在眼前。周文娟写道:“周五放学一回家,我把这件事跟爸爸说了,他很支持,当晚我们就准备好了水桶、抹布、扫帚。第二天一大早,我还在睡梦中,爸爸就叫醒我······”余发瑞是安徽寿县人,父亲以卖废品为生,家前屋后堆放的都是废品。这次他们一家从自家门口开始打扫卫生。余发瑞说:“我们先把纸板箱整理好,然后我洒水,妈妈扫地,爸爸畚垃圾,倒垃圾,从我家一直扫到建工学校。劳动结束,我们都汗流浃背,非常累,但心里是喜滋滋的。”······30篇周记篇篇有内容,体会篇篇都精彩。前面提到的杨涛在周记中写道:“妈妈擦栏杆,我扫地,咱俩比赛谁干得快。从五楼到一楼,还是我输了,妈妈真能干。”乐鑫皓家长说:“平时我总是批评孩子不争气,今天我从他的干劲中看到,在做好事方面我们不如孩子。”家长、孩子一致称赞这个活动有意义。

那天我一口气读完30本周记,心情很激动,这么好的活动效果出乎意料。这个活动沟通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家长更了解孩子,孩子更尊敬父母。我更感到随着人们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外来的流动人口希望尽快地融入到上海的城市生活之中,亲子学雷锋的活动正迎合了他们的需要。这个活动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成为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的传统节目。

 

综上所述,开展活动,育人树德,改变了过去简单粗暴,呆板教条,过于理想化和政治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由传统的道德培养转向道德学习,这正是二期课改赋予教师的使命,我将作更深层次的尝试。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889号